流行性感冒宣传教育及预防小知识
一、甲型流感☆
甲型流感病毒为常见流感病毒,易发生变异,甲型流感病毒的亚型则被人们称为“禽流感”,是一种急性传染病,病毒基因变异后能够感染人类,感染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、咳嗽、流涕、肌痛等,多数伴有严重的肺炎,严重者可因心、肾等多种脏器功能衰竭导致死亡,病死率很高。此病可通过消化道、呼吸道、皮肤损伤和眼结膜等多种途径传播,人员和车辆往来是传播本病的重要因素。
(一)传染源
流感的传染源主要是流感患者,其次是隐性感染者。动物亦可能为重要贮存宿主和中间宿主。病人自发病后5天内均可从鼻涕、口涎、痰液等分泌物排出病毒,传染期约1~7天,以病初2~3天传染性最强。
(二)传播途径
以空气飞沫传播为主,其次是通过病毒污染的茶具、食具、毛巾等间接传播,密切接触也是传播流感的途径之一。传播速度和广度与人口密度有关。
(一)季节性
同许多其它的呼吸系统病毒性疾病相似,流感也是一种季节性疾病,它在夏季的发病率较低,冬季的发病率较高,但在某些地方这种病毒一年四季均可流行。
一、乙型流感☆
乙型流感,是由乙(B)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,其特点是起病急骤,伴畏寒、发热、头痛、全身酸痛、乏力、食欲减退等,体温在数小时至24小时内升达39-40℃,甚至更高。呼吸道症状较轻,主要为咽干喉痛、干咳。
一、流行病学
(一)传染源:流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,发病后1~7天有传染性,2~3天传染性最强。
(二)传播途径:空气飞沫传播为主,流感病毒在空气中大约存活半小时。
(三)易感人群:普遍易感,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。
一、预防流感,还需注意个人卫生习惯:
(一)注意保持个人卫生,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、勤洗手、勤洗澡、不要共用毛巾、口杯等日常用品,做到不随地吐痰,以防接触传播流感病毒。
(二)居室和办公室,都要经常通风,减少室内聚集的细菌和病毒数,保持室内清新的空气。
(三)疾病流行期应尽量避免到公共场所,比如商场、电影院等人群密集的地方。与打喷嚏的人要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。
(四)一定要根据气温的变化,适当地增减衣服,防止因感冒着凉引起的免疫力低下。
(五)日常饮食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,定时定量,多喝水,不吸烟,少嗜酒。同时要保证睡眠充足,避免过度劳累。
(六)要加强体育锻炼,经常坚持户外运动,以增强身体抵抗力。尤其是过集体生活的大、中、小学的师生,要多到室外进行体育活动,劳逸结合,保持正常的学习和生活,尽量减少在室内活动和集会。
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